振笔欲增西域记——GIS视域中《万里荷戈集》研究
2011年11月,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与广州大学中文系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文学地理学暨宋代文学地理研讨会”在南昌举行,会上成立了“中国文学地理学会”。这标志着文学地理学这个新兴学科得到了学术界的正式认可。
正如很多学者所谈到的,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前辈学者即已提出了“文学地理学”这一概念。进入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兴趣转向这一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影响较大的成果[1]。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归属、理论体系建设、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等领域,虽然在诸如学科归属等问题上学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对于文学地理学学科在“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研究”“文学作品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研究”“地域文学的发展与特点研究”“文学群体的形成、创作及其与地理环境之关系研究”“作家流徙与创作、作品地域特色对地理环境或文学风尚的影响研究”[2]等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同时,王兆鹏、何勇强等学者已认识到这一学科在应用研究领域基本上尚未起步,试图以“建设中国文学数字地图平台”和运用GIS来推进相关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意识到“现在纸质地图精度不高、古今地图变化多样、文献考证难度较大”[3]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困难,可以考虑借助于大数据及相关技术。本文以洪亮吉《万里荷戈集》为中心,依托GIS技术,在数字地图上进行标注,立求还原历史场景。
嘉庆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洪亮吉上书言事,惹怒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