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理论与方法(第二版)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中国多维贫困测量

正如中文“贫困”一词所表达的含义,既包括“贫”,也包括“困”,贫困是多维度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收入来测度“贫”。但关于“困”的内涵以及测度方法研究讨论较少。本书第三章用FGT方法测算了中国20年的收入贫困变化情况,本章用多维贫困AF方法测算“困”。第六章将研究中国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之间的关系。

一 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1983年,阿特金森(Atkinson)和博圭浓(Bourguignon)研究了经济不公平多维度比较[1]。1985年,阿马蒂亚·森在《商品和能力》中系统地阐述了“能力方法”(capabilities approach)。在能力方法中,森拓展了长期以来传统的福利经济学没有考虑在内的涉及人类发展和生活质量改善的五个重要方面。①在评估一个人的优势时,就考虑真实自由的重要性;②个人在将拥有的资源转换为其可实现的价值活动方面存在能力差异;③产生幸福的活动包括多个方面;④在评估人类福利时平衡物质和非物质因素;⑤关心社会内机会的分布[2]。能力方法是多维贫困测量的理论基础,在能力方法中,强调了“真实自由的扩展”“多维度”“个体能力差异”“物质的(客观的)和非物质的(主观的)”、“机会”等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要素。

1986年,埃斯凡迪亚尔·马苏米(Esfandiar Maasoumi)讨论了不公平的多维度测量和分解[3]。1990年,有阿马蒂亚·森参加的人类发展报告团队,撰写并发布了《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人是国家的真正财富。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给人们创造一个享受长寿、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