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门槛协整检验结果  |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我国生猪市场非对称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猪肉价格的变化对其他食品的价格、通货膨胀水平和居民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垂直产业链上某一个环节的价格变化会通过价格机制传递到其他环节,从而引起其他环节价格的变化,导致整个产业链福利的再分配。因此,考察猪肉价格在出场价、批发价以及零售价之间的传导机制,探讨猪肉价格的变动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近几年我国猪肉价格的历史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持续上涨期:从2003年5月至2004年9月,国内猪肉价格平稳增长,由2003年5月的9.76元/公斤涨到2004年9月的15.13元/公斤。此轮猪肉价格的上涨,大大激发了养猪者的热情,各级政府在此期间也出台了不少鼓励养猪业发展的政策,有的地方政府还拿出财政资金补贴规模化猪场,造成生猪市场供过于求,从而使价格进入了一个下滑期。第二个阶段,持续下滑期:从2004年9月到2006年6月,由于前段时间养猪规模的持续扩大造成供大于求,导致本阶段猪肉价格从2004年9月的15.13元/公斤下滑到2006年6月的10.58元/公斤,下降了30%。第三个阶段,持续上涨期:从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国内猪肉价格平稳增长,由2006年6月的10.58元/公斤涨到2008年2月的26.8元/公斤。此轮猪肉价格的上涨,直接导火线是2007年猪蓝耳病的暴发和大面积蔓延,导致大量生猪死亡和母猪流产,使生猪生产受到极大打击;另外,2008年1月前后的雪灾导致大量生猪死亡。第四个阶段,高位回落期:从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