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国家级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传统技艺作为一种生产力,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古以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它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衰而起伏变化,见证着人类历史的风云变迁,影响着古代社会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否,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的基因和智慧的结晶,也蕴涵着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生命力的扩张。实际上,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数量最多和存在最广泛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工业革命和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存环境日益受到威胁。在中国,自鸦片战争后,西方人不但带来了坚船利炮,还带来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外面世界的对接过程中,当然也未能幸免于难。尽管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都在为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而不懈努力,做了普查、申报、建立名录、存档、指定传承人、立法、宣传、扶持、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然而还是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各项工作不够深入、完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传承人才匮乏等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本报告主要对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未来相应的发展思路。

一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及其传承人概况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数量较多,分布广泛,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制作工艺。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