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旅游发展报告(2015)
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黄河横贯中国东中西部,连接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旅游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建设黄河经济带,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沿黄地区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黄河全流域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具有极大差异,牵引其全面发展的可选载体只能是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让沿黄地区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能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并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相衔接,推进国家战略的实施,再造黄河旅游,进而再造黄河,重新赋予华夏中心再发展之芯,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因此,打造黄河全流域旅游经济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 解读黄河——六个黄河,一个中国
黄河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历来的重要命题,今天的黄河发展大格局,比以往更为错综复杂。一条黄河,联系华夏地理、社会、经济、文化诸多关键命题,发展黄河,牵一河之发,动华夏全身,站在战略的层面,是六个黄河,一个中国。
(一)地理黄河——显性的黄河,隐性的发展带
1.概念显性,联系隐性
显性的概念。黄河作为华夏母亲河,具有非常清晰的地理和文化概念。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