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义空间极性词的组配
空间极性词既可以表示静态的空间位置关系,如“桌子上”的“上”;也可以表示动态的空间位移,如“上图书馆”的“上”。本章以静态义(即方位义)空间极性词与其他语素的组配为研究对象。方位义极性词包括两类,一类是方位区别词,另一类是方位后置词。
从形式上看,方位区别词和其他语言单位的组配可以描写为“空间极性词+X”,空间极性词位于其他语言单位之前;方位后置词和其他语言单位的组配可以描写为“X+空间极性词”,空间极性词位于其他语言单位之后。
从功能上看,方位区别词主要是从方位对某一实体的整体进行区分(比如“上肢/下肢”),方位后置词主要涉及两个或多个实体间相对位置的比较(比如“地上/地下”)。无论方位词是处于前位还是后位,无论是空间域还是投射域,其实都体现了两个关系元之间的某种关系。“上游”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桌子上”体现了焦点与背景的参照关系。“在……条件/情况/背景下”则体现了一种条件关系。
因为方位区别词和方位后置词都不能描述动态的位移事件,属于静态义的范畴,故本书将这两类放在本章内进行研究。由于本书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所以并没有以空间极性词义项的历时演变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分类,而只是在共时的层面按语法功能做了大致的分类。
第一节 方位区别词的组配
空间极性词作方位区别词和其他语素组配时位于其他语素之前,其结构可以描写为“极性词+其他语素(X)”。空间极性词在组配前是一组意义相对的词语,组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