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职业、劳动:城市快递小哥流动性的三维分析——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的理论思考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和物流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网上购物和订餐已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庞大的产业链条中,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角色正是奔波在一线的快递小哥。2018年,中国快递员规模已经达到300万人以上[1]。
与此同时,学界对这一群体的研究热度也逐步升温。浙江省团校课题组根据定性资料从身体社会学[2]、心理学[3]和人类学[4]的视角分别对这一群体的身体经验、职业认同和行为逻辑展开了分析;方奕、王静和周占杰对城市快递行业青年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情景进行了实证调查[5];赵莉和刘仕豪则对北京市快递员的生存现状和角色认同展开了研究[6]。可见,学界对快递小哥这一群体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在于:第一,利用通过分层抽样得到的、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最新数据,尝试对大城市快递小哥的总体情况有一个基本把握。此次调查不仅涵盖了外卖配送人员,还覆盖了饿了么、美团等新兴业态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有关这一群体情况的空白;第二,在全面了解群体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在人口、职业和劳动的三维分析框架下突出了这一群体的高“流动性”特点,并对这三个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增进社会对这一群体典型特征的了解;第三,本文还结合“流动的现代性”理论和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对这一群体的“流动性”和“加速”特征展开分析,拓展了有关理论的解释范围和适用性。
二 数据来源及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使用的数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