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 韩国古人名字别号的汉文化元素及其成因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来到延边大学并受邀来到卧龙学术讲坛同大家一起交流韩国古人名字别号的汉文化元素,希望通过交流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启迪。韩国古人名字别号充满了汉文化元素,论外在形式和意义内涵,均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性理学发达,二是实行科举制度,三是对中国文化人物的景仰。这反映了中韩文化的密切交流与融合。
韩国古人名字别号与中国文化关联密切。如高丽崔惟清,字直哉,即取自《尚书·舜典》中的“夙夜惟寅,直哉惟清”。朝鲜金钟弼号四近斋,金钟厚《本庵集》卷六《四近斋记》载:“余名族弟钟弼读书之室曰‘四近斋’。四者何?刚也,毅也,木也,讷也。恶乎近?近乎仁尔。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本文即对此类文化现象及其成因进行学术探讨。人物之名讳包括初名、改名、又名,一般由家长命名;人物之表字(亦称表德)包括初字、改字、小字,一般由长辈酌定;人物之别号包括自号(自称)、称号(他人称呼人物之号)、室名斋号(含亭堂楼阁溪山林园等),或自取,或他人赠。名字别号是个人的重要文化标志,既具有深刻的个人文化心理基础,也体现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习尚特征。而韩国历代人物的汉文名字别号,还反映了韩国文化与汉文化的关联影响。
从韩国汉文化的历时性发展历史来看,在新罗王朝由于人名、地名的大规模汉字化运动,经过高丽王朝、朝鲜王朝的充分发展,已经完全形成了汉字化形式。直至今天,韩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