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分类
所属图书: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理论与概念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其空间集聚一般遵循产业集聚的基本规律,但也因其自身产业特点,而具有不同的集聚规律与方式。研究考察旅游业空间集聚规律,首先必须对产业集聚理论基础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系统梳理。

一 区域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基础

最初的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理论等基本都归属于空间结构理论,都注重于集聚效益,而现有的分工与专业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增长极理论、新产业区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也十分重视企业集聚与企业、产业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地理位置和历史优势是集聚的起始条件,规模报酬递增和正反馈效应导致集聚的自我强化,使得优势地区保持领先。[1]这些产业理论对进行旅游业空间集聚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旅游业集聚的产业理论基础

首先是马歇尔的规模经济理论,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两个重要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2]外部规模经济概念是指在特定区域,由于某种产业的聚集发展所引起的该区域内生产企业的整体成本下降;而内部规模经济则是指由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形成的规模经济。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的考察,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中小企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在他看来,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着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的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