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杭州公共文化场馆质量的居民评价  |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2019~2020年作为休闲场所的公共文化场馆使用状况调查——以杭州为例

公共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兼具旅游休闲与文化发展的载体功能,是文旅融合时期文化系统与旅游休闲系统思维对接的关键领域。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和国家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设施的供给现状与休闲利用现状是评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进居民休闲福祉的重要依据。西方学者曾经就纽约此类大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利用率下滑等问题展开公共服务质量的大讨论,研究表明,消费者购买偏好的相关理论成果适用于休闲文化场馆的研究。探讨公共休闲场馆的供给现状,剖析公共休闲场馆的休闲者特征,探讨公共休闲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对于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 杭州市公共文化场馆的发展状况

(一)杭州市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现状

2000年以来,围绕创建“世界休闲之都”的目标,杭州在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公共文化场馆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41个增加到2010年的72个,增加了76%,尤其是公共博物馆在此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4个增加到35个,增加了1.5倍,出现了特色鲜明的专题博物馆群(见图1)。

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了从西湖时代、钱江时代、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的战略历程,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能级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6月,杭州共建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馆[1]等六类公共文化场馆110个,总面积为278.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场馆面积为0.77平方米。

图1 杭州市公共文化场馆的发展历程

公共休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