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对外宣传推广:历史回顾与创新建议
一 中国旅游对外宣传推广工作历史回顾
中国旅游的对外宣传推广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此之前,对来华人士的接待属于政治活动范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接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同志”;六七十年代,主要接待“亚非拉第三世界”的“战友”;1970年代,主要接待“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朋友”。对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接待属于“统一战线”的工作范畴。那时期中国对外宣传以政治宣传为主,没有商业性的旅游招徕促销。那个时期,也有“国旅”、“中旅”和“青旅”等“旅行社”,它们实际上是政府外事接待的机构,不是自主经营的旅游企业。1971年4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宣传自己、了解别人”。[1]
1978~1992年十余年间,紧闭的大门被打开,境外客人蜂拥而来,入境旅游由此发端,开始从外事接待转向经济产业,从政府的外事活动转为企业的经营活动。80年代来华旅游属于卖方市场,入境旅游基本处在“等客上门”的阶段,旅游宣传资料基本上是导游图、明信片与招贴画,人称“老三样”。直到1988年,北京市开展“龙年旅游年”活动,首开有意识的国际促销活动之先河。
1989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遭到重创。为了尽快恢复入境旅游市场,从1990年起中国旅游界开始重视旅游宣传推广工作。1992中国友好观光年是第一次有组织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宣传推广活动,国家旅游局制定了1993~1997年“五年促销计划”,进入了旅游宣传促销的新阶段。从此,入境旅游由“等客上门”转向“出门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