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表1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各地市能耗双控目标分解情况  |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机制转变分析

一 我国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制度总体情况

能耗双控是指对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的控制,碳排放双控是指对碳排放强度和总量的控制。能耗双控是“十一五”以来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手段,但为了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国家提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一)两种制度历史沿革

1.能耗双控制度发展历程

能耗双控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已成为节能降碳的主要手段。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制度形成期(2006~2015年)、全面部署期(2016~2020年)、新机制形成期(2021年至今)。

制度形成期(2006~2015年):2006年,我国首次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明确“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1]2011年,进一步完善能耗强度指标约束,明确“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6%,同时,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2]2014年,将2014~2015年能耗增量(增速)控制目标分解下达至各省级行政区,[3]标志着能耗双控制度基本形成。“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4%,节约能源达15.7亿吨标准煤。

全面部署期(2016~2020年):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并将能耗双控正式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能耗强度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此外,国务院将全国能耗双控目标分解至各地区,对能耗双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新机制形成期(2021年至今):“双碳”目标提出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