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次保护状况报告中的影响因素类型  |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2021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外形势报告

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旨在确认、保护、保存、展示对于全人类而言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使之代代相传。在世界遗产运行体系中,由21个轮值委员国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议事和决策的主体。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在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监测、利用、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至今已四度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

2021年,国际社会在新冠疫情的不断反复中艰难前行,同时逐步达成了一种微妙平衡的新常态。2021年,恰逢中国第四个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任期的最后一年,又逢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中国福州举办。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有必要对世界遗产的国际动向和中国参与世界遗产工作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展未来的工作。

国际层面,非洲优先、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冲突记忆相关遗产等重要议题获得持续广泛讨论,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共性议题面前,各缔约国对于“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仍存在分歧。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期间,《气候变化对世界遗产影响的政策文件》的修订未能如期完成,该议题后推迟至第23届缔约国大会继续讨论;而由波兰新申报项目“格但斯克船厂——‘团结’工会的诞生地和欧洲铁幕倒塌的象征”再度牵出的关于冲突记忆相关遗产的讨论,也因争议过大而“无限期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