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经验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有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其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中国非遗保护和发展是一项十分浩大且极其复杂的文化传承工程。
十余年来,中国非遗保护的政策、方法和实践案例等成果丰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制定,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强的规范性和号召力,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生活化保护等方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的改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非遗的保护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对非遗进行保护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公认的非遗保护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无论是立法、理论还是实践,日本都走在了亚洲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列。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日本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制度,并以日本神奈川县藤野村歌舞伎为例,以期为中国非遗保护制度与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 日本积极参与世界非遗的保护
日本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世界范围内的非遗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贡献。
(一)无形文化遗产理念的提出意义深远
1950年《文化财保护法》的制定颁布,标志着日本对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产生。日本将文化遗产按有形和无形来划分的做法,对其他国家乃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被联合国在文化遗产划分上所采用。在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公布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对于本国的无形文化遗产给予特别关注。日本文化遗产划分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文化遗产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