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22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出版/发表的考古报告/简报清单  |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2022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工程项目与日常管理分析报告

本报告围绕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主要工作,重点从规划编制与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日常管理与监测平台建设、考古调查和发掘、学术研究五个方面,分析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工程项目与日常管理现状,简要总结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

(一)保护管理规划未按要求审批公布实施情况普遍存在

截至2022年,19项遗产、57处遗产地的保护管理规划(含保护规划)报请国家文物局审定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占遗产地总数的50.44%[1],较上年(18项、56处,占比49.56%)有所增加。

2022年,明清皇家陵寝-清东陵和长城-八达岭2处遗产地的保护管理规划,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要求[2]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定,分别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10项遗产、11处遗产地的保护管理规划经过国家文物局审定,但未按要求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占比9.73%,涉及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庐山国家公园,明清皇家陵寝,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峨眉山—乐山大佛。

另外,22项遗产、37处遗产地尚无保护管理规划,或处于在编、规划已过期的状态,占比32.74%。应尽快开展保护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有法可依(见图1)。

图1 2022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