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良渚古城遗址区农田租用价格变化情况  |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传承与社会发展实证研究

当前,我国正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关键节点,[1]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重大关系已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和使命任务。[2]中国大遗址既是具有突出文化遗产资源特征的地理单元,又是兼备生产、生活、生态的社会空间,其保护利用成效直接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同时,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中国第一个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的诞生地[4],已完整经历“农村—城郊—城中村—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演变与社会流动,不仅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和考古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展现了中国大遗址保护理念的不断完善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系统推进,是中国大遗址保护传承的代表性案例,具备其他大遗址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所需的普适性经验。基于此,本报告在梳理良渚古城保护传承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演变基础上,从“社会空间辩证法”视角出发,探讨其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以凝练出具有“中国智慧”和“良渚特色”的普适经验。

一 “竞争—共生”: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传承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良渚古城遗址区多位于经济发达的杭州市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