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门类众多、内涵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它们的独特性、珍稀性和不可替代性,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游客需求的变化,人们对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性要求越来越高。非遗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应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也成为政策推动的重点。例如,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让旅游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1]早在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就印发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在对非遗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支持非遗有机融入景区,鼓励非遗特色景区发展。[2]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鼓励非遗特色旅游景区发展。[3]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交流中心,也是全国各地区文化发展交流的集散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遗产和非遗项目。北京市拥有丰富的非遗项目,有国家级非遗120项,市级非遗303项,促进非遗与旅游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