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政策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文化,无疑是当今城市发展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发达国家对文化经济和创意城市相关政策的探讨,主要立足于解决城市原有产业转移、移民引发的多文化冲突问题;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政策则更多地关注如何保存自身文化特色、利用文化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城市以文化的思维来看待自身资源,用创新的方式为城市困境寻求出路。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在分析现有文化产业政策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探讨北京市未来文化发展的应对途径。
一 北京市城市文化产业政策的转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间,北京市城市文化产业政策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型,其一是20世纪90年代,从文化事业转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发展;其二是2005年开始,从文化产业发展转向强调文化创意产业对北京市的重要作用。
(一)从文化事业到综合性的文化发展
北京市强调城市文化的综合作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此之前,文化领域的建设一直强调公益性,强调通过文化设施的建设满足居民基本的文化需求。随着北京市城市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有的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面临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加之文化的综合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在经济方面,因此出现了市场经济推动下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综合发展。199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北京市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这份全国率先出现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中,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一次提上政府议程。此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