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多机场”建设趋势与上海经验
                
              
              随着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航空运输业高速发展,出现一些国际大都市一个城市就拥有两个或多个机场的情形,即所谓“一市多场”,如伦敦地区有5个机场,法国巴黎市拥有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根据我国的现状,“一市多场”基本含义还是限定在一个城市建设有多个机场。这样,只有上海符合这个界定,拥有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具备较完整的“一市多场”的特征。
一 国际大都市“多机场”机场体系的发展趋势
1.“多机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球范围内“双机场”或“多机场”模式,相对而言,欧洲和北美普遍而亚洲较少。在欧洲,伦敦的机场有5个,曼彻斯特的机场有3个,法国巴黎的机场有2个。在北美,美国纽约的机场有4个,华盛顿的机场有3个,旧金山的机场有3个。在亚洲,日本东京的机场有2个,韩国首尔的机场有2个,我国台湾台北的机场有2个(见表1)。中国大陆目前仅上海存在“双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
表1 世界主要国际大都市的“多机场”体系
续表
2.构建“多机场”标准
“多机场”的构建准确地说是针对航空枢纽城市,因为只有航空枢纽城市才具备多机场体系的基本要素。判断“多机场”体系成功与否非常简单直观的标准,即基于客运和货运。根据已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指标。
(1)地方经济指标。从民航发展的规律可知,当某一城市的人均GDP达到4000~7000美元,可考虑修建第2座机场。如韩国的首尔,1985~1990年,人均GDP从2294美元增加到6287美元,政府开始考虑修建第2座机场。仁川机场从1992年开始设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