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1978~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和顺(逆)差值
出版时间: 2007年07月

和谐贸易:确立我国外贸出口的国家竞争力战略

一 外贸出口导向政策的评价

(一)外贸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能源资源消耗基础上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目标取向是相对集中的,即根据当时外汇资金短缺的实际国情,制定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发展战略。28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206.4亿美元,1994年攀升至2366.2亿美元,增加了10倍,并进入了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时代。加入WTO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更是突飞猛进,2002年突破6000亿美元,此后的增长速度连年超过20%。到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已达17607亿美元,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进口7916亿美元,贸易总额仅次于美、德两国,位居世界第三,其中贸易顺差由上年的1018.8亿美元增至1775亿美元(见图1),增幅达74.2%。从2006年以前世界贸易各大国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看,预计到2007年年中,我国将会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

图1 1978~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和顺(逆)差值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到20世纪90年代步入快速增长期,1996年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2001年突破2000亿美元(见图2),随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截至2006年12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达10663亿美元,已经远远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图2 1978~200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额

但是,不能不看到,作为全球第三贸易大国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目前我国的能源、矿产资源及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已经到了全面趋紧的阶段。历时28年一成不变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