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各年人口变动调查推算的总体人数与“五普”相应队列人数的差别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有关认识问题

1990年代早期,中国人口进程静悄悄地发生了一个本质性转折,就是总和生育率(TFR)下降到了更替水平(约为2.1)以下。然而,在人口学和计划生育领域对这一转折的迎接却是一片拒绝、质疑之声。直到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成为正式接受这个现实的历史标志。然而,承认和接受了低生育率的现实并不代表着已经认识和把握了低生育率方面有关规律,在中国人口学和计划生育领域表现出迷茫和消极的态度。

笔者在本文中概括了近年中国人口定量研究的一些结果。它们只是借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实际例子,笔者真正想注重讨论的则是近年来在人口计生领域中存在的一些认识问题。这些认识问题正在阻碍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活动。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这些问题认真加以梳理和分析,才能提高认识能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完成好低生育率新时期中国人口的研究任务与实际工作。

一 中国在1990年代初期进入低生育率新时期

我国的生育率转变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生育率急剧下降的1970年代,生育率波动徘徊的1980年代,以及进入及稳定在低生育水平上的1990年代并直到现在。

中国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的标志是1971年中央提出了人口控制规划和“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1973年8月,中央又进一步提出生育要“晚、稀、少”的号召。在计划生育的前1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3‰降到1979年的17.82‰,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