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农民工月工资和实际工资增长率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就业与社会保护的视角

一 导言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给中国经济也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得益于及时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经济在2009年成功地实现“保八”的增长目标,成为率先从经济危机中复苏的经济体。同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表现出强劲的复苏迹象,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不仅再度出现,而且其表现的程度较金融危机之前更加剧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计,2009年外出农民工的总量达到1.45亿,较2008年增加了1.9%。

中国经济的迅速复苏并不意味着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有限。虽然,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直接的金融资产损失非常有限,但由于金融危机对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的实体经济形成了巨大的打击,中国出口导向型的部门也由于这些经济体对中国产品需求的萎缩而遭受冲击。加之,国内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以来为投资所主导,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因此,金融危机所形成的经济下行的预期一时间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绩效。

除了危机产生的影响,危机之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危机到来时的经济增长绩效。2007年下半年,宏观调控的基调旨在控制物价水平的快速上涨以及经济增长过热。在此目标下,一系列收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相继出台,包括连续上调利率,收紧银行信贷,减少税收减免,严格项目审批等。这些措施都对抑制经济增长发挥了实质作用。直到2008年中,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渐明显时,这一政策导向才得以调整。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部门产生了直接影响的话,那么,紧缩的宏观政策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