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与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展示了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其中非常重要的论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今后应该怎样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层面的改革实践呢?笔者认为,应引起注意的就是在企业改革中如何选择企业经营者和怎样改进企业内的权力传导体系。本文根据江苏省无锡市、盐城市,河南省郑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广东省江门市等五个城市中纺织、化工、机械、电子四个行业的企业调查数据(本文所有表中的数据均来自该调查数据库),分析考查这些企业[1]在改制中的经营者一般素质特征和权力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这些改革选择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内涵和存在哪些差距。
一 企业经营者的一般素质特征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变化,尤其是一般素质的变化是企业经营者个体能力的显性指标,是其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条件。一般素质包括的方面较多,如思想品德、知识水平、智商水平、职业兴趣、政策水平、代理道德、体能素质,等等。这里我们仅仅分析年龄和文化程度方面的变化,因为,这两个变量不仅特征明显、易于观察并能做出量化分析,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元素。例如,年龄变量隐含着体能素质和阅历水平,文化程度隐含着知识水平和智商水平等。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选拔和配置企业经营者时,对这两个指标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成了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