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疏化、高龄化与农地弃耕——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如何协调经济高速增长与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近几年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日益严峻的农地弃耕。该问题已逐渐演化为影响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困境。在已有文献中,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对于耕地减少的显性影响(如郝寿义等,2007[1];张军岩和贾绍凤等,2005[2]),而往往忽略农地弃耕这样一种耕地的隐性减少。
对此,简新华和张国胜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3],他们剖析了日本农地弃耕的原因后认为,造成日本战后农地弃耕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①伴随着经济发展导致农业劳动力的短缺;②农业比较优势的丧失以及农产品进口的冲击;③农地耕作需求的减少以及地价看涨。他们的分析虽然使得关于农地弃耕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他们的研究依然忽视了日本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另外两大问题:即过疏化和人口的高龄化。已有研究显示出农地弃耕与这两大问题密不可分(参见日本農林水産省『耕作放棄地対策推進の手引き』)。因此,若要更为全面地了解日本农地弃耕的现状以及当前日本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就需要结合过疏化和高龄化对农地弃耕问题作进一步审视。
本文将工业化和城市化视作给定的前提条件,从过疏化和高龄化的角度来分析日本农地弃耕的现状和特点,同时介绍和分析日本应对农地弃耕的相关举措,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结论与启示。
一 农地弃耕与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日本农地弃耕的现状和特点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