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1978~2003年北京万元增加值岗位就业比变动图示
出版时间: 2007年11月

专题三:京津冀区域产业与就业及人口发展趋势

京津冀已经确立了建设现代化经济圈的战略目标,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京津冀的发展基本是内向性的,真正对区域协调发展和人口规模关系的研究还不深入。

京津冀的人口发展如何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相适应,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与人口有密切关系的就业问题为核心讨论了未来20年的人口发展规模,并对相关的城市化,以及人口流动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

本文的理论框架如下:

一、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对未来的预期

二、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变动趋势

三、京津冀区域未来20年的就业、人口规模

四、思考与建议

重点是通过对京津冀区域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就业变动趋势的把握,预测未来20年的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并进一步测算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

这是通过对经济未来发展的预期,预测在一定发展水平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所能承载的人口总量。

本报告得到以下几点研究结果:

1.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预测基础上,对2020年京津冀区域的就业总需求和就业需求结构进行了预测

请见下表:

2020年京津冀区域比2003年就业人数增加了886.4万人,其中北京市增加了105万人;天津市增加了160万人;河北省增加了600.42万人。从结构上说,一产和二产自2004年以后所吸纳的就业量逐步趋于平稳,且在2020年之后二者的就业量曲线有交叉的可能;未来20年三产发展迅速,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稳步上升,京津冀区域的就业产业结构呈现不同的走势,使之由“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