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庇古效应
出版时间: 2004年02月

通货紧缩的历史回顾与评论

热点篇1:全球性通货紧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通货紧缩不仅威胁全球经济稳定增长,而且还可能导致经济政策的失效。从1998年开始,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就不断地提醒有关当局警惕通货紧缩的危害性。一直到2003年6月,该杂志还大声呼吁先进经济体的经济管理当局加大政策刺激力度,以防止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陷阱。

这样的担心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从2003年初至第2季度末,占欧盟经济总量约33%的德国经济增长几乎停滞,IMF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警告德国很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整个欧元区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从2002年5月底的2.6%降至2003年同期的1.7%。日本在2003年第1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达2.6%,是西方七国中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但按其GDP平减指数计算的价格水平却下降了3.3%,因此其名义GDP仍然处于缩水状态。美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其核心通货膨胀率从2002年1月份的2.6%降至2003年5月底的1.6%,是196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实际上,大规模的通货紧缩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反复出现过多次。历次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管理当局相应的反应和所采取的对策都不尽相同。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对通货紧缩的认识才被提高到事关各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高度上来。本研究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通货紧缩在过去一百多年演化的分析和归纳,描绘出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各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各国管理当局与通货紧缩打交道的历史经验,从而为正确分析当前通货紧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