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均衡汇率:现状与运动趋势
热点篇2:人民币汇率
一 引言
将名义汇率调整到和均衡汇率运动趋势相一致的水平,是开放型经济体宏观经济决策的一项核心任务。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外部收支的可持续性,同时也是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保障。另外,均衡汇率运动趋势相平行的名义汇率调整也是获取市场信心、防御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最根本的保障。
如何找到开放型经济体的均衡汇率水平是汇率宏观问题实证研究的一项核心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本文中,我们利用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实证分析框架测算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1]这套分析框架是均衡汇率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广泛地被国际组织和经济学家们使用。为了能够更合理地利用这套实证研究框架,我们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单方程实证分析框架的理论模型做出修改,并在实证方程中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相关季度数据。模型测算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指数在90年代保持了持续的升值趋势。促成人民币在中长期升值的原因主要来自供给方面,贸易品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进步和FDI的持续流入是促成人民币均衡汇率指数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当然,如果归结到制度层面,中国成功的市场制度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最终促成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升值。
二 文献回顾
目前均衡汇率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四类: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实证模型、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实证模型、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实证模型和简约一般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