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际关系走向稳定、联合与发展
一 非洲与西方大国的关系
1.调整中的美国与非洲关系
2001年,美国新的对非政策虽然基调已定,但仍在进一步调整中。
克林顿在任时,着眼于潜力巨大的非洲市场,并根据其“多边主义外交”理念在非洲推行“积极介入”政策。克林顿曾两次访问非洲,并在第二任期结束前促使国会通过《非洲增长和机遇法案》。该法案在为非洲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提供“机遇”的同时,更为美国商品“平等”进入非洲市场提供了方便。在加强美非经贸关系的同时,克林顿政府在政治上继续推行西方的“民主”、“人权”价值观,重视非洲的和平与稳定,努力将非洲纳入西方体系和美国主导的发展轨道,使之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非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共和党的实用主义外交思想,美国政府称之为“现实主义”的对非政策。[1]其核心内容有三:其一,沿袭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对非政策,与尼日利亚、南非等地区大国保持强有力的关系;其二,继续利用克林顿政府建立的对非贸易与投资优势,特别重视与非洲石油生产国的关系;其三,强调非洲国家自己解决冲突的必要性,退出或减少卷入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布什政府对非政策的基本点是:放弃“积极介入”,实行“重点扶持”。
布什上台伊始,便公开宣称:对美国的全球利益而言,非洲无足轻重,“美国对非洲不负有必尽的义务”。2001年5月,虽然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对马里、南非、肯尼亚、乌干达等非洲4国进行了访问,但鲍威尔未做任何实质性承诺,只是答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西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