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格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 建筑格局与人类生存环境
城市建筑是城市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的一生有70%的时间在建筑物里面,建筑应当有益于使用者的健康,有益于侵害人类的各种传染病和疾病的防治,使室内人员安全、健康、舒适和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很高的工作效率。但是,现在的建筑,尤其是城市建筑,不但有相当一部分达不到这个要求,而且有一部分建筑还会危及人的健康,甚至会使在建筑里面工作和生活的人员染上疾病。2003年的“非典”袭击,就给我们建筑界敲响了警钟。
“非典”这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当时,卫生专家强调,保持室内的空气质量,经常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但是,我国不少建筑不能或很难实现这项措施。有些办公楼和宾馆、饭店完全封闭,依赖现代空调通风,窗户不能打开或者很难打开;有些居住建筑进深太大,窗户设计不合理,通风很难;绝大多数建筑没有采用自然通风技术;现代空调通风系统缺乏定期检修,很多已经不能达到原来的设计标准,不能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这就是说,建筑同疾病及其预防是相互关联的。
那么,建筑怎样成为病态的?在工作生活环境方面存在着采用新技术的新建筑反而不如老建筑的问题。这就要追溯到建筑的形成链,即建筑形成的各个环节。开发商把“质量控制”任务交给建筑师,然后通过工程师设计供热、通风和照明系统。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