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7年西部12省、区、市外贸进出口比重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西部地区对外贸易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12个省、市和自治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5%和人口总数的28%[1],是我国地域最为辽阔、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最为复杂的区域。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富饶,水能资源蕴藏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全国相当比重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多种矿产资源均集中分布其中,部分稀有金属储量更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然而,西部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沿边接壤国家经济均较为落后,开展对外贸易先天不足,丰富的自然禀赋难以结合其他生产要素转化为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加之2000年以前我国政策性开放的战略重点均集中在东南沿海,西部外向型经济发育迟缓,长期以来对外贸易地位的“东高西低”与地理分布的“西高东低”形成鲜明反差。步入21世纪,区域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区域非均衡发展思路开始向统筹协调发展战略转变,“第二个大局”由理论转化为现实决策的第一次“强音”在西部地区率先奏响。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西部地区蓄势待发,对外贸易年均增速较开发前翻了超过1番。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西部地区与优先发展的东部沿海相比,仍存在相当大差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还处于下行轨道,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仍需“上下求索”。

一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从小到大、由弱渐强,发展大致经历了起步、调整以及提速发展3个主要阶段(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