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距分析与加快城乡统筹的思路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出现一定的发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政治、社会等很多方面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城乡经济基本处于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种不均衡的发展为打造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但在北京市城市化率达到79%,城市化已进入高级阶段,经济已具有相当基础后,城乡非均衡发展还继续惯性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关注。
一 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
1.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1984年是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
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城乡居民生活都处于较低水平。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差140元,城乡收入比例为1.62:1。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多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乡镇企业得到前所未有的超常规发展,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5元,比1978年增长2.4倍,年均增加额为79元,比城市居民多1元;年均增长19.3%,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快5.4个百分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阶段,也是惟一快于城市增长的阶段,城乡收入比例由1.62:1缩小到1.17:1,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为1.05:1,是自1978年以来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
2.1986~1992年是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阶段
1986~1992年,城乡居民收入都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北京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