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事件”:窗户纸如何捅破
2004年的国内电影市场还是一如既往的繁荣。在为数众多的影片中,人们也许不会注意到一部名为《时差七小时》的国产校园影片。只是当这部电影被深圳市政府五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号召”该市中小学生观看,并有人将这一行政命令与电影的女主角是深圳市某高级官员的女儿联系起来时,这部电影才很快吸引了各方面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而随着各方媒介的进一步调查,许多新的事实浮出水面,社会方方面面的观点也不断涌现,形成了一股颇有威力的舆论监督冲击波。
一 热门的低票房电影
这部电影名为《时差七小时》的电影,由深圳某民营影视文化公司出品,号称投资额达2100万人民币(经调查,实际投资1200万元)。主要根据深圳女孩妞妞描写自己16岁到国外留学生活的纪实小说《长翅膀的绵羊》改编而成。电影描述了一个中国少女独自留学英国的故事。也许仅仅这些并不足以使它成为一部轰动性的电影。而事实上,据报道在该影片上映的头三天中,全国总票房仅67万元,在南京、成都、重庆等地票房均只有一两万元的情况,在影片原产地深圳包揽了其余的60多万元。(2004年11月5日《南方都市报》)
而与此同时,一个和该电影有关的帖子在网站上开始流传起来。10月26日,在“猫眼看人”、天涯社区等国内几家热门网站上,深圳一位学生家长公布了一封学校来信,以此质疑深圳有关部门下文件要求学生观看该部电影,并认为政府的这种行为与影片的女主角的家庭背景有关。信件的内容大致如下“各位家长:遵照深圳市有关部门文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