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风险性和波动性分析
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经济的持续萎靡,美国经济的起伏跌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减缓等诸多现象都无疑增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国加入WTO以后,直接面对国际经济冲击和承受经济危机转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复杂的外部条件和多变的国内需求等因素都将影响我国逐渐形成的稳定增长态势,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历史关头。
新千年伊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格局,经济“软着陆”以后形成的增长型长尾进一步拖长,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位置迟迟没有出现,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新的态势和特征。以往对于我国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分析,大多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效果分析等方法,做出1~2年的短期静态判断和预测。[1]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的波动性较弱,总需求不足导致经济活性降低,因此在进行经济形势判断和分析时,需要强调经济运行的内在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强调经济增长所处阶段性、风险性和波动性对于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在判断短期宏观经济走向的同时,分析我国经济可能形成的长期增长轨迹,将短期宏观总量调控和长期经济增长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度过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期,在判断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进行短期预测时,我们发现我国经济已经到了应该进行“盘点”的时候,在对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经验进行总结时,我们也将认真审视和揣测我国经济未来的长期走势。
一 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划分及特征
由于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运行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