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分析与2005年预测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在加快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03年GDP增长达到9.1%后,2004年上半年继续高速增长达9.7%,工业生产、投资和进出口均高速增长,各种价格指数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升。2005年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的前景如何,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使用“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各项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和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多种预测模型对我国2005年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一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为了全面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我们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合作,筛选出三组月度宏观经济景气指标,构成了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组。月度景气指标见表1(各指标均为同期比增长率序列,经季节调整并消除不规则因素,数据截止到2004年8月)。[1]利用“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中的扩散指数、合成指数、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SWI景气指数等多种方法建立反映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波动状态的景气指数。各种方法的结果都很接近,下面仅对反映宏观经济增长总体动态的一致合成指数(CI)和先行合成指数(LCI)的结果进行分析。
表1 中国经济月度景气指标
图1 一致合成指数CI(实线,左坐标)、先行合成指数LCI(虚线,右坐标)
根据我们构建的我国月度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CI(以1998年平均值为100),我国经济增长在1998年5月份达到谷底(97.16)后开始稳步回升,虽然经济增长经过了2次波动,但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