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金融机构历年存贷差变化情况(2004年数字为2004年6月底数据)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与开发性金融的错位

一 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加剧

从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中国经济由依靠高投入转向强调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是加剧的,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源、基础材料的消耗量剧增,而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下降

十年前,我国基础产业弱小,基础设施匮乏。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依靠高投入,特别是国有资本的高投入。十年来,我国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成果显著。2003年基础建设投资支出22729亿元,是1994年的3.5倍,基础产业和基础材料的产量快速增长,2003年发电量、钢材产量和公路里程数分别是1994年的2.1倍、2.6倍和1.6倍。但另一方面,我国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却有待提高。例如,1994年电力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1.27个百分点,而2003年下降为拉动GDP增长0.68个百分点。我国开发性银行(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在过去主要从事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意味着开发性金融的需求将从项目建设的数量转向对科学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2.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总体经济水平迅速提高,2003年GDP总量已达116249.6亿元,是十年前的2.04倍。然而同时,我国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仍在加剧。2003年,西部收入最低的六个省市的人均GDP只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收入最高的六省市的21%,这比1997年减少了3.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