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中国人才资源综合实力分析及国际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9~2009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74%,大大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4.9%的水平。按汇率法计算,2009年我国GDP已达4.909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虽然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与日本GDP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09年日本GDP为5.073亿美元[1])。2009年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约为7.8%,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09年的25125元,按照现行汇率计算达到3679.6美元[2],真正实现了从低收入穷国向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性转变。

一 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因分析及其负面影响

我国经济从1978年以来经历了长达30多年高速增长,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我国经济这么快速的增长?这些因素在未来是否能够持续?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什么不同?在国际学术界,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主要有5个。

(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生产投入要素的增加引起的。生产投入要素由自然资源、劳动力和物质资本构成。其中,自然资源供给状况会影响经济增长,但不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劳动力供给在发展中国家相当充裕,不会形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只有物质资本在发展中国家非常匮乏,而物质资本又是启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物质资本的形成及其多寡,就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理论主要表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956年,索洛在古典经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