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国 城市就业人口占比与高投资率、高储蓄率
出版时间: 2006年08月

十五 宏观经济运行

(一)全球经济失衡:原因及其可持续性

引言

全球经济失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提出的新概念。2005年2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在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避免相互指责”的演讲中正式使用了全球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一词。[1]拉托在演讲中指出,全球经济失衡是这样一种现象: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拉托还进一步明确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

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失衡表示了高度关注。2005年10月16日,第7届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中国河北省香河闭幕。引人注目的是,围绕“全球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这一主题,会议联合公报强调:不断扩大的全球失衡风险在蔓延,这将加剧不稳定性并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的脆弱性;这一局面的改观需要保持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并充分考虑各方担负的责任;在牢记各方所担负责任的基础上,各方决心实施必要的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加快结构调整,以期解决失衡问题,化解风险。上述声明显示,全球经济失衡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并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不安。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由于全球经济是由各国经济共同构成的,所谓全球经济失衡,事实上就意味着全球各国经济均处于外部失衡状态;由于外部失衡必定有一个内部失衡相对应,因此,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