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
一 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
(一)概述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乡镇企业原指乡、镇、村的集体企业,农民组办、联户办和个体办的企业,它主要源于中国因长期的户籍制度而形成的城市与农村相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乡镇企业出现之前,中国农村中的非农产业早已存在,但真正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并主导农村经济的产业,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的经济改革首先在农村启动,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日益成为庞大的待业群体。为了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原先农村存在的社队企业又在改革后农村就业的压力下得到进一步扩张。但是,由于政策上的限制,社队企业没有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企业数量甚至还有所减少。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84年,乡镇企业的发展比较缓慢,户数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增长。1984年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乡镇企业户数一举摆脱改革开放以来负增长或增长缓慢的局面,开始出现了20%以上的增长。乡镇企业数量飙升是在1985年,户数从1984年的165万户急剧增加到1985年的1223万户,增长率为641%。
乡镇企业之所以在1985年获得飞速发展主要是因为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央4号文件,该文件为农民自主联合办企业和农民个体办企业开了绿灯。中央4号文件将农民户办、联户办的企业与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