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给及其市场特征
中国劳动力供给具有鲜明的劳动剩余经济的特征。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12.7亿人口中有7.1亿劳动力,占总人口的56%。同时,中国城乡经济长期二元分割,城乡劳动力在数量上分布不平衡,在素质上也相差悬殊。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约占总劳动力的70%,城市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但只占总劳动力的30%。这决定了在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时,需要将数量和素质问题共同地纳入就业政策框架之下,促进城乡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
中国劳动力市场目前正处在由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化转型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城市结构性失业和下岗人员大量增加,乡镇企业增长速度下滑造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大大减弱,WTO对国内产业带来冲击造成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等,均对未来就业需求产生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人口增长,适龄就业人口不断增加,中国劳动力逐步进入供给高峰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增长和需求减弱的这种局面,对于处于转型中的劳动力市场发育提出了巨大挑战。
第一节 二元劳动力市场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也经历了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但是,相对产品市场来说,劳动力市场在要素市场改革中最为滞后,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转型中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前,中国是一个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为了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目标,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人民公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