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框架与“东盟规范”
文献综述的结果表明:对于东盟对外关系的研究中存在缺少运用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进行系统分析的问题,即使在为数不多的运用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进行分析的研究中也存在着现实主义视角占主导的现象。本书的目的是超越现有的现实主义分析模式,为东盟与亚太地区大国的关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在进入具体的案例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分析的理论框架与基本假设,这是第二章的主要任务。本章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出分析东盟对外关系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对本书中的核心概念“东盟规范”进行界定和说明,包括其定义、内容、产生和发展,同时说明东盟的力量正体现在这些规范的“软实力”上;第三部分对东南亚国家/东盟与区外大国关系的历史进行概述。
一 “规范社会化”与“权力分布”
东盟是如何发展其对外关系的?一般东盟的对外关系被现实主义者们界定为“大国平衡”(big powers balancing)。[1]虽然现在的国际关系理论已经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情况,但是现实主义仍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接下来就现实主义的主要逻辑以及在解释东盟与区外大国的关系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阿查亚教授非常经典地将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假设概括如下:
(1)民族国家(national state)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无政府状态(指的是在民族国家之上没有更高一级的权威的状况)是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2)民族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生存和追求国家利益;
(3)结果是冲突和战争成为一种常态而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