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集中居住区移民身份认同
农民集中居住后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是考量移民社区融入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问卷显示,集中居住区2/3的移民持市民身份认同,表明移民的身份认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补偿制度、社会记忆、乡土惯习、居住条件共同建构了新移民偏差的身份认同;同时,影响移民身份认同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特征(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社会交往与参与,社区条件(社区配套设施与物业管理),以及政府政策。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集中居住区移民完成新市民身份的建构。
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既是居住地改变的过程,也是其身份转换的过程。那么,农民集中居住后如何看待自己的新身份?他们认可自己的市民身份吗?影响他们认可或不认可市民身份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与移民的身份认同有关。集中居住区移民的身份认同,是指作为新移民的失地农民在迁入集中安置区后对其获得的新身份的判断和确认。身份认同系统的顺利转换有利于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新居住地,也有利于农民市民化进程。
一 认同概念及相关研究
“认同”或“身份认同”(identity)是一个现代词汇,意为寻求确定性、确立某种价值和意义并将其与现代自我的形成联系在一起。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把认同表述为“我是谁”这一安身立命的大问题。
对我们来说,回答这个问题,就是理解什么对我们具有关键的重要性。知道我是谁,就是知道我站在何处。我的认同是由提供框架或视界的承诺和身份规定的,在这种框架和视界内我能够尝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