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新势力的功与过
那时,但凡思路比较“活泛”点的地方政府,都在努力干一件事儿——融资,因为谁都清楚,如此宽松的信贷形势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城市建设领域传统的市场力量被排除出去后,谁来作为继任者?应该说与2010年对城投公司急刹车式的清理不同,这一次城投公司替代市场力量成为城镇化投资的主力军,可以算得上一次平稳过渡。
城投公司来源多元化。如前文所述,城投公司主要由地方政府注资成立,承担地方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任务。城投公司源自1992年上海城投的改制。实际上,后来成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公司,前身来源颇为多样化。
一部分公司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各城市政府职能部门为了搞城市建设而设立的建设指挥部或事业单位。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它们逐渐脱离政府的直接管理,转化成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建设实体,尤以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专业公司为多;还有一些政府背景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没有能够进行成功的市场化转型,也回归到这一队伍。
另一部分公司脱胎于当年政府搞开发区时成立的大量开发区建设公司,在开发区逐渐向新区、新城转型时,这些开发建设公司随之成为所在区域的城市投融资平台。
城投平台公司能够发展壮大,依靠的是开发性金融的扶植。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以后,推出开发性金融理念,为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设提供长期大规模的贷款支持。但是由于财政不能直接融资的法律限制,国开行要求地方政府在承接贷款时,必须成立一家专门的公司作为融资平台,统借统还。《开发性金融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