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趋势探析
一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20世纪50年代后,区域发展问题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最早是由区位论学者证实了其存在的客观性,即:在均质和未开发的区域内,任何一个经济客体要存在和运行,必须有其他客体同它发生联系;若干个社会经济客体的出现,就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一定的空间组织。随后的发展中不同的学者对其概念有不同的表述,比如陆大道(1995)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和现象的空间聚集规模和集聚形态。陈才(2001)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在一定地域上的空间组合关系,是区域经济的中心、外围、网络诸关系的总和。综合分析各学者的观点,能够发现所谓区域空间结构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强调经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二是强调经济活动和经济客体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集聚性。而区域经济空间演变过程就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空间联系在时间轴上的变化。
此后一些学者开始从区际之间研究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问题,例如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经过区域经济学家的完善,形成了区域经济增长及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经济增长首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同这个理论相关的还有赫希曼(Hirschman)的“极化—涓滴”理论和默戴尔(Myrdal)的“循环积累论”。弗里德曼(Friedman)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