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地区的财政:形势有所好转,问题依然较多
2003年以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长期的财政体制改革、税收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好转是基本原因。但是,拉美地区的顺周期性财政政策、“吃饭财政”、入不敷出等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一 财政赤字减少,外债负担减轻,财政形势有所好转
在财政赤字方面,2004年,拉美地区联邦(中央)政府的初级财政盈余占地区GDP的比重,其加权平均值为2.2%;2005年,拉美地区初级财政盈余加权平均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仍将维持在2.0%左右。[1]如表1所示,整个地区的财政赤字占地区GDP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003年的2.6%降至2004年的1.6%。阿根廷和智利两国实现了财政盈余。阿根廷于2001~2002年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财政支出大幅度减少;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阿根廷经济开始复苏,联邦财政也略有盈余(占GDP的0.3%);2004年,阿根廷经济继续强劲复苏,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财政盈余占GDP的比重增至2.0%。智利于2004年颁布并实施新的财政预算和支出法案,当年即见成效,一举消除了持续多年的财政赤字,实现了财政盈余(占GDP的2.2%)。
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大多数拉美国家,尽管其联邦(中央)政府仍有财政赤字,但财政赤字占各自GDP的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厄瓜多尔等少数国家的财政状况没有得到改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
表1 一些拉美国家2000~2004年财政赤字(盈余)占GDP的比重
“增收节支”是减少财政赤字的根本原因。在增收方面,有两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