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服务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力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现代产业结构也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作用日趋明显。服务业日益发展成为联系全球经济贸易和企业跨国生产经营的桥梁和纽带,服务型经济成为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鉴于服务业竞争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城市群)整体经济的发展在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长三角地区城市怎样在产业化的区域和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就具有现实意义,而分别从服务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力的角度动态性考察服务业发展情况,从而全面了解各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优势是一个城市谋求和获取服务业发展空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 长三角城市服务业发展态势及其国际对比
1.长三角城市服务业发展状况
从1990~2003年,长三角服务业所占比重从27.2%上升到40.3%,上涨了13.1个百分点,同期上升幅度在全国最快。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极核,也是服务业(第三产业)的主要聚集场所和中心,2003年长三角15城市三次产业结构为6.3:56.1:37.6[1],长三角16个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见表1)。
表1 长三角16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状况(2003年)
2003年长三角16个城市服务业占GDP比重的极差[2]为15.86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极差为27.9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极差为13.64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的差异明显太于服务业比重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差异。单从数字上观察,上海服务业占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