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化的发展变化轨迹
出版时间: 2006年03月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动因与演变的实证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早在1989年就被法国著名学者戈特曼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更是引世瞩目。在城市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今天,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最为成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否像发达国家地区的城市化那样源自工业化的推动?这些问题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动因和规律,以期能对上述问题作解答,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有益借鉴。

一 城市化动因的理论探析:中国特色的三元主体城市经济模型

19世纪欧美国家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繁荣推动了城市的迅猛发展,从而使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经济学家在研究欧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时发现:一般来说,来自城市的吸引力和来自农村的排斥力即“拉力”与“推力”是构成城市化持续推进的动力机制——工业化形成的“拉力”效应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所形成的“推力”效应(Todaro,1969)影响和决定着城市化的进程。钱纳里和赛尔奎因在1975年的研究中指出:城市化可以看作是“以导致工业化的贸易和需求的变化为开端、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就业的源源不断转移为结果”[1]的一个过程。钱纳里和赛尔奎因通过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进而指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