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亚洲“四小龙”的开放度 1960~2004
出版时间: 2006年04月

人口红利的获得与丧失

一 人口转变的重要性

(一)人口转变的“机会窗口”

通常,在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从而形成年龄结构变化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具有高少年儿童抚养比、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高老年抚养比的特征(Williamson,1997)。如图7-1所示,在死亡率下降与出生率下降之间的时滞期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处于上升,需要抚养的少儿人口比率相应提高。再经过一个时间差,当婴儿潮一代逐渐长大成人,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依次上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率趋于降低,随后逐渐开始人口老龄化。由此形成三个年龄结构阶段。

图7-1 人口转变与年龄结构变化

人口年龄结构分布改变带来了人口的经济负担出现阶段性变化。在人口经济学中,通常用抚养比来反映人口经济负担状况。所谓抚养比,是指在总人口中处于被供养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间的比例。被供养人口是指0~14岁少儿人口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64岁人口。因此,抚养比可以分解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两个部分。在不同的人口增长阶段,人口抚养比的水平和结构都在发生显著变化。

在第一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形状。由于出生率很高,儿童占总人口比重大,少儿抚养比很高。由于死亡率也很高,人口的预期寿命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小,老年抚养比很低。因此,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