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劳动年龄人口
出版时间: 2006年04月

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97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中国人口过速增长以集中有限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自1980年开始实施的特别严格的现行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25年(一代人),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已大大低于替代水平,中国已进入平均每对夫妇终身生育1.7~1.8个子女的低生育国家行列,人们的生育意愿普遍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化加速,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女婴死亡率大大高于正常水平,[1]未来家庭结构面临畸形等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忧虑。在这种情势下,是否有必要继续长期实行现行生育政策?如是,对中国未来的老龄化和人口、性别、家庭结构以及劳动力资源、退休金缺口等又将产生何种影响?如果向二孩晚育政策平稳过渡(即“软着陆”),是否会造成人口失控?其可行性如何?后者与前者相比,对中国未来人口、性别、家庭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何差别?本文旨在从人口模拟预测分析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

一 关于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研究的简要回顾

中国自1980年开始实施绝大多数夫妇只允许生育一孩的特别严格的生育政策。一孩政策在农村实施遇到普遍抵制,因而从1984年起放宽为大多数农村允许第一孩为女孩的夫妇在间隔4~5年后生育第二孩。最近一项基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条例的统计分析表明,在现行生育政策下,全国63%左右的夫妇只被允许生一孩,35.6%的夫妇被允许生二孩,1.3%的夫妇被允许生三孩。[2]早在1980年代初,梁中堂曾在“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