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2年1~10月中国报刊广告量在各区域的分布
出版时间: 2004年08月

中国报刊业竞争力分析

一 中国报刊业发展概述

(一)基本概念与研究重点

在我国,“报刊”中的“报”,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1],“报刊”中的“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2]。报刊业,从属于第三产业的信息产业。虽然中外报刊的定义有差异,对报刊业属性的认识上也有不同,但从报刊业的外延来看,无论中外,一般都是指围绕报刊的编辑、出版、广告、发行而形成的产业。

本课题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我国报刊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通过对中外报刊业进行比较研究,力图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我国报刊业的竞争力状况,同时,为发展我国报刊业、提高我国报刊业的竞争力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二)我国报刊业发展历程

1815年,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出版为标志,近代报刊在中国诞生。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报刊曾一度达到1500多种。新中国成立后,对报刊业进行了整合,建立了党报党刊体制,即报刊属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印刷所需要的物资由计划统一配给,订阅费用由各个企事业单位公费支付,发行委托邮局进行[3]。报刊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新闻宣传方面,不具任何产业属性。

改革开放后,报刊业也开始了改革的步伐。与其他产业相似,报刊业改革也是从放开搞活开始的。国家允许报刊发布广告、自办发行、放开定价并允许报刊社开展多种经营,以弥补国家拨款的不足,这奠定了中国报刊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到20世纪80年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