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基”支起的“橄榄”:北京社会阶层结构分析
一 “橄榄型”社会的北京语境
(一)新时期北京社会结构的问题提起
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北京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动。有研究表明:北京市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在向后工业化方向发展,[1]正在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向现代的“橄榄型”阶层结构方向发展。[2]毫无疑问,立志于建设世界城市的北京在社会结构上能否形成“橄榄型”社会,已经成为重要话题。《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提到北京“十二五”的发展环境时,专门强调了北京将处于“社会加速转型的新阶段”,新趋势是“社会结构和形态深刻变化”。那么,进入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伴随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阶层结构究竟呈现怎样的形态?其变动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对此,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的考察,在分析当前北京社会阶层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尝试性的预测结论。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社会阶层结构的社会意义是重大的。社会阶层结构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是判断社会结构变动的重要指标,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优化社会结构的重点。[3]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代表学者赖特(Erik Olin Wright)就曾指出,阶级阶层结构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分界线,因而是决定社会结构的其他方面的决定性因素。[4]由此而言,探讨社会是呈现“倒丁型”、“金字塔型”、“哑铃型”抑或是“橄榄型”,实质上是在讲